近幾年,隨著AI技術發展,用戶獲取信息的方式正從傳統“關鍵詞檢索”向“生成式問答”轉變。
傳統搜索引擎優化(seo)側重提高網站在百度、谷歌等搜索結果頁的排名,通過關鍵詞、網站結構和外鏈等因素吸引流量;而生成式引擎優化(GEO)面向基于深度學習的大語言模型搜索(如DeepSeek、Kimi、文心一言等),著力于將品牌內容直接融入AI生成的答案中,使用戶在對話中即可獲得相關信息。GEO不僅關注關鍵詞,還強調內容的上下文連貫性和權威性,以便AI能正確引用品牌信息。例如,GEO的優化對象是AI搜索引擎而非傳統網頁排名,內容呈現方式從引導點擊轉為直接回答用戶問題。盡管兩者方法不同,但GEO并非要完全取代SEO,而是與SEO互補:優秀的SEO有助于AI發現和索引內容,GEO則進一步影響AI如何理解和應用這些內容。
(AI制圖)
優化對象:SEO 面向百度、谷歌等傳統搜索引擎;GEO 面向DeepSeek、豆包、騰訊元寶、阿里通義等生成式AI搜索工具。
內容呈現:SEO目標是提升網站在搜索結果頁的排名,引導用戶點擊;GEO重在讓品牌內容出現在AI的回答中,用戶提問即可獲得內容摘要。
關鍵詞策略:SEO關注關鍵詞匹配和密度、用戶搜索習慣;GEO除了關注關鍵詞,還要注重內容的上下文、清晰度和信源權威。
優化重點:SEO主要基于頁面文本和鏈接建設;GEO強調結構化數據、語義關聯和多模態內容(如圖文、視頻)以配合AI抓取。
總之,GEO與傳統SEO的核心區別在于:GEO更多依賴AI理解與生成機制,追求在AI答案中“占位”,而SEO依靠檢索算法排名內容曝光。
具體對比可以看文章《從傳統SEO到GEO,企業需要面臨哪些挑戰?》
GEO能否取代傳統SEO?融合路徑展望
盡管GEO在AI搜索時代具有新優勢,但當前絕大多數專家認為它無法完全取代傳統SEO,而是兩者的融合會成為常態。RankTracker強調:“GEO不能取代傳統SEO,但能帶來額外價值”;
未來的發展路徑可能是:持續優化網站和內容(SEO),同時調整內容結構與表達方式以滿足AI語義需求(GEO)。例如,一家公司既需要維護符合百度規范的優質網頁,也應通過白皮書、報告等建立權威信息源,供AI引用。業內專家預測,隨著3D視覺、多模態檢索和聯網模型等技術成熟,SEO和GEO的邊界將更加模糊,雙方策略將融合為以“內容質量+AI兼容”為核心的新營銷模式。
對于企業怎么辦?
1、打牢SEO基礎:繼續優化網站技術、關鍵詞和外鏈等傳統SEO要素。優秀的SEO可以幫助搜索引擎和AI更好地發現企業內容。確保網頁加載快、結構清晰、移動友好,同時關注核心關鍵詞布局,讓AI在抓取時容易理解頁面主題。
2、利用AI輔助創作:結合ChatGPT、Deepseek大模型等生成工具進行內容創作和文案撰寫,但務必人工校對、補充數據源,以保證信息準確性與權威性。例如,可以使用AI生成初稿,再由專業團隊完善,既提高效率又避免AI“幻覺”。
3、豐富多模態內容:在文章和頁面中加入圖表、圖片和視頻,并使用結構化標記(如FAQ、Schema)。多模態和結構化內容不僅有助于傳統SEO排名,也方便AI檢索和答案生成。定期發布行業白皮書或報告,構建知識圖譜式的品牌信息,也是GEO推薦的重要策略。
4、多渠道分發優質內容:除官網外,積極在知乎、抖音、各大垂直平臺(如京東直播間、行業論壇)發布原創內容,擴大品牌影響力。GEO策略強調內容主動參與認知,跨平臺發布可增加品牌內容被AI抓取和引用的幾率。同時,可參加AI開放平臺(如Baidu AI、Ali AI)舉辦的內容合作計劃,擴大AI搜索生態中的曝光。
5、持續監測與優化:密切關注AI搜索和行業動態,利用分析工具監測流量來源和用戶反饋。由于目前缺乏標準化AI流量評估工具,企業需要建立內部指標(如AI答案引用率、內容質量得分等),根據AI模型迭代及時調整策略。保持SEO和GEO團隊的聯動,統籌品牌詞、內容定位和推廣節奏,確保技術和內容雙管齊下。
總之,中國中小企業應采取“SEO+GEO”雙輪驅動策略:一方面保持并提升傳統搜索排名,另一方面積極擁抱生成式AI技術,以多元化、高質量的內容滿足用戶需求。
相關文章推薦:
《百度聯手DeepSeek!預測搜索4大變化+6大營銷升級》
《AI搜索時代來臨,企業如何做好AI SEO優化?》